厦门理工学院(单位名称)陈靖等27人于2018年9月2日至2019年6月26日赴台湾大同大学、台湾元智大学访问,共使用经费肆万贰仟壹佰柒拾壹元。
出访人员名单
姓名
|
单位
|
职务
|
陈靖
|
厦门理工学院
|
设计艺术学院实验教师
|
此次出访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赴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此次出访的成果如下:
1、一年来,同学们顺利完成了所在交换高校的学业任务,大部分同学能依靠自身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受到交换学校老师的广泛赞誉以及好评。理工学生在课堂纪律、出勤状况与精神面貌方面给大同、元智两校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有多位同学利用在台交换的机会通过了多种专业证照考试,收获颇丰。
2、大同大学于2018-2019上半学期的期末也举办了设计课程作品展。厦门理工学院交互设计专业的同学们的作品以自身的优秀创意与精良的制作水准博得了到场来宾的一致好评。大同大学利用地处台北的优势,组织学生参观各大设计展,进行各种户外实践教学,深受同学们喜爱。
3、同学们在台湾期间积极参加了学校内的学生社团活动。他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博得了台湾师生的一致好评。理工同学通过校外教学、自身走访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获取知识之余也全方位感受台湾高校校园生活,在广泛结交台湾师友、体验不同的人文风俗的同时,全面增进了对宝岛风土人情的了解与认识。
4、在台期间,能定时举行班会与谈心制度,广泛搜集同学意见与建议,同双方学校进行反映。认真完成每周工作周报,切实贯彻党的对台方针政策,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同时按照市台办和学校工作要求,做好证件管理和学生安全提醒工作,在这一年期间除去同学偶有小病之外,无发生任何安全与政治问题。有同学不慎遗失入台证,也在元智老师的协助下得到妥善解决。5月中旬赴大同交换的王艺睿同学需要请假回大陆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在同理工与大同老师的沟通与安排下,得以顺利成行,也于预定时间返台参加期末考试。
5、一年以来,同学们对台湾高等教育水平的评价积极,认为能切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宽自己的眼界。台湾的高校教师认真负责,对学生亲切友善,颇受广大同学好评。同学们在台学习有所收获,但也感受到了一些困扰与问题,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是两岸高校培养方式的不同,理工采取排课制,大同与元智采取选课制。其次是授课内容与方式,并不是很适应,台湾老师的留外背景使得使用英文材料与句汇偏多,学生开始并不是很适应。第三,就是两岸学校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存在脱节现象,在理工的前两年课程中,主要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内容,偏艺术,而对工程类,特别是交互设计中的“交互”并无基础课。而三年级的课程中,可选的有关交互与工程类的课程均要求有相关基础,对同学们造成了很大的学习障碍与困扰,许多东西需要自学,同时有关这一方面的课程中,台湾高校所开设的三年级课程所需的基础课有些不允许高年级学生进行选课,而进阶课对同学们来说比较难。第四,同学们表达了对未来前景的一种担忧,认为自己前两年并无任何接触有关交互与工程课程,三年级在台湾的学习又让自己半懂不懂,大四的毕业设计存在很大的难度与困难。同学们的困扰与困惑主要的原因便是两岸学校之间,培养方案与方式的不同,排课制与课程类型的设置使得三年级的工程类课程显得十分突兀,而选课限制(特别是大同)与学分承认的限制(主要是元智)导致许多课程的前置课只能自学,因此引发了对前途的忧虑与困惑。总体而言,虽然同学们修选的课程与培养方案要求大致类似,但由于上述原因,存在“想学会的不让选,能够选的没基础”的困境。多数同学能够通过自学来充实,希望大一大二增设设这方面的课程。
6、在与同学们的谈心与沟通中,不少同学通过在台湾的这一年交换,认识到了求知的可贵与自身学力的不足,立志继续考研深造。总体而言,赴台交换利大于弊,同学们在收获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更难能可贵的是学到了许多学习与做研究的方法,并为自己的未来打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指明了方向。但同时在后续的交换中,应当注意两岸培养方案的衔接,增加互相承认学分的课时数量。
厦门理工学院 陈靖
2018/7/2